8月5日至8日,由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的“2025年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天文台及研究机构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8月5日上午,研讨会在峨眉校区扬华讲堂正式开幕。开幕式由研讨会总协调人刘尧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刘四明教授致欢迎辞。刘四明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与学科特色。刘四明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的研究方向,涵盖高能太阳与天体物理、粒子加速机制与辐射机制以及宇宙线起源等领域,期待与参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致辞最后,他衷心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与会学者收获丰硕。

开幕式后,研讨会进入学术报告环节。来自新疆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依次就“分子云的性质与演化”、“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多波段观测”、“近邻星系中的分子气体及恒星形成”、“原行星盘及分子天体化学”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每场报告后均设有问答环节,与会学者积极提问,互动热烈,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扬华讲堂外特设的研究海报展区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29份前沿研究海报吸引了众多学者驻足交流。展示内容涵盖分子云结构、恒星形成区观测、原行星盘演化等多个研究方向。与会学者们不仅仔细研读海报内容,更与作者就研究方法、创新思路和科研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日本国立天文台、美国马里兰大学在内的国际学者也积极参与其中,不同学术背景的思想在此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前沿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传播,为推动跨机构、跨地域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学者普遍反映,通过深入交流获益良多,期待未来有更多此类高质量的交流机会,共同推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文稿:赵艺譞 摄影:赵艺譞 编辑:曹抒怡